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

街頭找創意 帶著暑假作業去旅行



   記得那一年暑假,我規畫一份作業,要學生在旅行途中,透過攝影和文字紀錄,觀察街道「廣告」。最主要的目的,是希望學生透過旅行,觀察生活中的人文風景,培養細心觀察、比較差異,以及組織文字的能力。
   開學後,學生帶回滿滿收穫,我特別安排一堂課,消化他們踴躍發表的意見。其中像是曾文水庫餐廳前的「枵腹來兮」石碑、墾丁海域出租業者的「租八借」、鹿港「無餓不坐」麵線糊、臺中商店的招牌「殺價時,請撒嬌」、臺南「烤事苑」庭園等,處處令人會心一笑。
   另外,學生也指出許多商店廣告,中文字的錯誤。例如藥妝店前的處方「簽」應為「箋」、超商外面貼的安心餐「卷」應為「券」等。
   藉由家人的旅遊,學生懂得認真觀察街道的廣告。從文字的運用裡,學會看懂諧音的創意,以及如何引人注意的文字特色。最重要的是,這樣的廣告文學就存在他們的生活中,身為教師,只需引導他們發現文字的美感,卻也間接讓他們體會文學的趣味。
(作者:張瑞祥)
      (本文刊登於103727國語日報13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