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一學期的上課後,學生需要的是假期的關心與陪伴;期待的是兼顧教育意義的學習活動。然而家長忙於工作之餘,其實是無法完善的為孩子規劃充實而有意義的暑假活動。而寒暑假是唯一可與正常課程脫鉤的時間,給予學生適當的活動性課程,可以弭補在校缺乏動手做課程之不足。
因此,學校方面應扮演教育的主動關懷者,以國外為師,安排夏日樂學計畫。並根據學校在地人文特色、社區資源及學生需求,妥善安排活動式的課程設計。在材料的選擇上,應以自然素材為原則,兼重趣味與知識性,讓孩子涉獵不同的生活視域。例如:帶學生種豆芽菜,導入社會食安問題;洗愛玉子,認識小蜂和愛玉子的共生關係;玩水科學實驗,了解空氣壓力的原理……等。
美國諺語:「告訴我,我會忘記﹔給我看,我會記得﹔讓我參與,我會了解。」我想,在知識的input和output之間;在文字的壓縮與解壓縮之間,透過教學的轉化,藉由材料的汲取、情境的營造、活動的安排,孩子可以輕鬆自在的沉浸在動手操作的學習樂趣中。經由那樣的觸動心靈的畫面,往往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,將個人的感知,化為質樸的文字和動人的圖畫。最終,在孩子真誠的笑靨中,我們似乎可以明白,原來屬於學生的快樂暑假,學校和師長是不應該缺席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