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9月24日 星期三

教學輔導與策略

     國語文的教學輔導,來自於教學者的教育哲思。那是長期師生互動匯集的能量,包含專業的包容、多元與彈性,難以具體共同結構化或技術性產出。在應有的作為時, 擷取可親可近的自然素材,化為縷縷的教學柔情與感動;在關照受教者凝眸、傾聽、笑靨的氛圍裡,方可自在的揮灑出師生共有的〜燦爛的天空。
     至於教學策略,應以涵養學生「語感」為核心任務,彈性擬定。以同理受教者的學習初心為念,考量好奇、有趣之童心特質,設置情境、安排活動、營造氛圍,再佐以 文學性之加枝添葉。最後,從教學實踐中,不斷的淬煉自己,以學生為師,反覆自省,在創新、有亮點的語文軌跡中,必能發現師生共同的背影。
     總之,語文的經營非短期之功,需要長期扎根才能見其效。教師只能盡量在學生生活中,播下語文的種子,至於將來能不能看到效果,不是現在考慮的問題。

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

人文之旅



    開學第一周總是忙碌的,在稍歇休息之餘,總會想到暑假經歷的人文故事……
    此次應邀在中、彰、苗等校,擔任這些偏鄉學校,學生閱讀寫作營的講師。學校的人文風景,比老師上課還要精采!看到嘉勳校長的溫文儒雅,書生典範的治校風格,令人印象深刻;素珍校長勤於臉書經營,將暑期營隊的每一節活動,都鉅細靡遺的透過臉書,做另類的校務行銷;昭伶校長宛如鄰家大姊般,融入孩子的生活和遊戲,似乎也感染了童稚的心,讓校長變得更年輕了……
    在自然寫作的理念規劃下,讓營隊的課程,透過操作與體驗,師生有了心的感知。看見學生歡樂的參與,透過文字的輸出,我看見樸實與真誠的情感,躍然紙上,讓人感動不已。感謝這幾所學校的校長、主任與老師熱誠的接待,不管是偏僻漁村或環山部落,都讓自己有了一趟豐富的學習之旅,看見真正的人文之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