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個善良、純樸又可愛的小朋友,已經是超過全校一半的人數了。在他們的身上,我看不到桀敖不馴,也聽不到爆粗口、罵髒話。他們就像是大家庭的兄弟姐妹一樣,彼此熟稔,互相了解。雖然是混齡教學,但在熱絡的師生對話中,我看到他們勇於突破自己,表現出自信、真誠的一面。在語文能力的表現上,也有相當令人激賞的潛能,令人讚嘆。
這裡沒有超商、網咖等文明的刺激。雖然資源不足,大自然卻給予他們最珍貴的禮物-無污染的綠色生活。包括:淙淙的溪水、青翠的山巒、游魚、蛙鳴、鳥叫……這樣的黃金的童年,是讓人可以回味一輩子的。
是環境使然?對照今日北部國小九歲女童錯誤的價值觀,崇尚物質的需求,而失去了兒童最珍貴的純真與善良。我想,不僅僅是社會病了,而是家庭、學校及社會教育,該自我診斷的時候了。
愛、關懷與陪伴,是父母最重要的功課。時時關照,與孩子一起成長,才能防範於未然。學校的教育,可以在這方面持續與家長配合,適時的予以輔導與修正觀念上的偏
差;大眾媒體更要善盡社會責任,透過自律,減少負面報導,強化生活正向的價值觀。如此,在各方面的努力下,我們才能在都市叢林中,再見青山綠水、歡笑童顏!
作者:張瑞祥 本文原刊載於100.8.20國語日報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